南非屬於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,也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,
資源豐富,財經、法律、通訊、能源、交通業發達,
完備的硬體建設和股票交易市場居全球前二十名。
發展程度最高的區域包括開普敦、約翰尼斯堡、德班,及伊麗莎白港,
但這些區域外的其他地區發展程度卻非常有限,
形成南非國內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:
(一)產業結構失衡,缺乏完整產業鏈:
天然資源豐富,產業發展以礦業及能源上游工業為主,服務業及農林、畜牧業次之;
一般財團及企業投資於中、下游加工製造業者仍然有限。
故其出口以農礦原物料為主,進口以工業產品及民生用品為主。
(二)貧富懸殊,形成兩極化消費市場:
由於種族隔離時期社會貧富懸殊,導致消費市場也出現兩極化的現象。
占人口少數的白人卻占有社會消費總量的60%,而廣大黑人卻只擁有消費量的40%。
中高收入階層以白人為主,習慣消費歐美日等高品質、高價位產品。
而占總人口數85%的有色人和黑人多選用本地產中低檔產品。
因此,南非一方面存有如歐美國家的白人消費市場,
另一方面也存著與非洲其他國家消費水平相似的黑人消費市場。
南非政府稱前者為第一經濟,後者為第二經濟,一個國家存在不同的經濟體系,算是南非特有的現象。
(三)黑人新貴崛起:
隨著種族隔離的廢止及政府推動BEE(Black Empowerment Economic)、優先採購政策框架法等法案,
加強對本地產品的採購,確保黑人經濟權益,創造出約400萬的黑人新貴,
為南非市場注入一股新的力量,給經濟帶來穩定的成長。
﹝南非經濟概況簡介﹞
人口 |
4,860 萬人(2013 年) |
面積 |
122 萬 3,201 平方公里 |
國內生產毛額 |
US$ 3,539 億(2013 年) |
平均國民所得 |
US$ 7,281(2013 年) |
經濟成長率 |
2%(2013 年) |
失業率 |
24.9%(2013 年) |
進口值 |
US$995.5 億(2013 年); US$370.56 億(2014 年 1-4 月) |
出口值 |
US$910.5 億(2013 年); US$304.02 億(2014 年 1-4 月) |
主要進口項目 |
工具機、石化產品、科學儀器、食品(2013 年) |
主要出口項目 |
黃金、鑽石、白金、 其他金屬及礦產品、工具機、(2013 年) |
主要進口來源 |
中、德、沙烏地阿拉伯、美、日、印度(2013 年) |
主要出口市場 |
中、美、日、德、印度(2013 年) |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、台商網、經濟部全球服務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