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不知各位有無看雜誌的習慣?我個人翻閱雜誌的頻率全看心情。圖片中為The Big Issue(大誌雜誌)今年七月的目錄,從學生時代開始會翻閱雜誌,從彩妝、服裝、八卦週刊、今周刊、商業週刊、壹週刊、天下雜誌、流行時尚等一直到前幾年接觸到大誌後,其他的雜誌反而變得不是我的首選也變得沒啥在follow了,反而變得會開始注意大誌當期刊登的內容自己是否有喜愛,若有喜歡,就跟販售者購買,一方面可以做善事幫助街頭人有份收入,另一方面還可以透過這款雜誌吸取到各種知識、活動、正能量等何樂不為?
當這個社會處在積非成是,而自己堅持的原則與理念變得與這社會格格不入變成是異類時,老天爺便會透過各種方式來告訴自己:你是對的,你不是異類,你不要失意、你不要失志、你不要喪失對人的信心與希望等等,也許真的是這樣吧。(who knows)
大誌(7月)中,封面故事(cover story)是盧廣仲,在封面故事中他提到:我不再需要是那個別人眼中永遠只有快樂的人。是啊,每個人都會有高高低低的情緒,情緒過度的壓抑是會生病的,每個人在宣洩壓力的方式本來就不一樣,而盧廣仲宣洩壓力的方式是透過音樂創作、寫歌來紓壓。
而雜誌的專訪(interview)是陳綺貞,在專訪中,她提到:每個人都理應勇敢且與眾不同的。是啊,每個人本來就獨一無二的,只是這個社會生病了,變得容不下跟自己不一樣的人。
台灣過去在農業鄉村時代,可以說是外戶而不閉,大家守望相助、敦親睦鄰,隨著時代的進步、科技的發達,反而變成人心不古,若是只有我有這樣個感慨,那代表是我的問題,但真的只有我這樣的感慨嗎??(摸摸自己的良知,捫心自問吧)
看完7月的大誌後,說說我自己最喜歡的吧。我喜歡feature projects(主題專案)、issue, affair, idea(事件、議題、概念)、covery story(封面故事)、interview(專訪),這期的這幾個部分讓我收穫不少,也讓我自己省思了不少,與其在職場上在意那些烏煙瘴氣的東西,不如多看這些有益身心健康、廣納吸收世界尚未踏足的祕境要來的有意義有價值多了,內涵就是靠這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東西堆砌出來的,不是嗎??一切從修身開始吧。
當這個社會處在積非成是,而自己堅持的原則與理念變得與這社會格格不入變成是異類時,老天爺便會透過各種方式來告訴自己:你是對的,你不是異類,你不要失意、你不要失志、你不要喪失對人的信心與希望等等,也許真的是這樣吧。(who knows)
大誌(7月)中,封面故事(cover story)是盧廣仲,在封面故事中他提到:我不再需要是那個別人眼中永遠只有快樂的人。是啊,每個人都會有高高低低的情緒,情緒過度的壓抑是會生病的,每個人在宣洩壓力的方式本來就不一樣,而盧廣仲宣洩壓力的方式是透過音樂創作、寫歌來紓壓。
而雜誌的專訪(interview)是陳綺貞,在專訪中,她提到:每個人都理應勇敢且與眾不同的。是啊,每個人本來就獨一無二的,只是這個社會生病了,變得容不下跟自己不一樣的人。
台灣過去在農業鄉村時代,可以說是外戶而不閉,大家守望相助、敦親睦鄰,隨著時代的進步、科技的發達,反而變成人心不古,若是只有我有這樣個感慨,那代表是我的問題,但真的只有我這樣的感慨嗎??(摸摸自己的良知,捫心自問吧)
看完7月的大誌後,說說我自己最喜歡的吧。我喜歡feature projects(主題專案)、issue, affair, idea(事件、議題、概念)、covery story(封面故事)、interview(專訪),這期的這幾個部分讓我收穫不少,也讓我自己省思了不少,與其在職場上在意那些烏煙瘴氣的東西,不如多看這些有益身心健康、廣納吸收世界尚未踏足的祕境要來的有意義有價值多了,內涵就是靠這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東西堆砌出來的,不是嗎??一切從修身開始吧。
全站熱搜